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通過A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
  • 民國69年鎮公所外觀
    民國69年鎮公所外觀

    頭份直到清代乾隆以後,才有漢人定居開墾。之前,都是原住民居住,有平埔族的陶加斯族、高山族的泰雅族、和賽夏族3族,頭份蟠桃里,舊稱“番婆莊”,就是曾有原住民定居的例證。清乾隆4年,泉州人林耳順率領30 多位閩、粵人士,和平埔族訂約開墾,是頭份受漢人開拓之始。林耳順開闢,建番婆、菁埔等12莊,又與陳曉理等開鑿隆恩圳、灌溉農田。乾隆 16 年,林洪、吳永忠等人之裔孫,在今頭份與竹南間設 "田寮" ,墾成頭份,二份等地,隨著移民遷入,地方守護神廟宇也跟著興立,如斗煥坪大化宮之三山國王廟、在嘉慶14年建立。

  • 民國89年鎮公所外觀
    民國89年鎮公所外觀

    大約而言,頭份市開闢,一從竹塹(新竹)自北而南,由鹽水港而山下排而番婆莊。另一由中港、田寮而到頭份;再由河背而茄苳坑;由沙菁埔而興隆;由斗煥坪而水流東。頭份境內有中港溪流貫中央,兩岸是竹南沖積平原的東半部,因此土壤肥沃、水源豐沛、物阜民豐,所以先民自雍正、乾隆時期開墾後,即不斷有漢移民進入,尤其以客家族裔為大宗,其行政歸屬,在明鄭時代屬天興縣。清朝時自康熙22年(西元1683年)至康熙61年(1722),共40年,屬諸羅縣。雍正元年(1723)至9年(1731),屬彰化縣。雍正9年至光緒4年(1878),屬淡水廳,區內分屬5莊;隆恩莊、番婆莊、田寮莊、南莊、崁頭莊,市內之開發,始於此一時期。

  • 現在的市公所外觀
    現在的市公所外觀

    光緒初年屬新竹縣竹南一堡(1878-1895),至光緒21年日據時期,改隸台北縣新竹支廳,光緒23年(1897)一為新竹縣頭份辦務署之後多次變更,民國9年,屬新竹州竹南郡設頭份庄,民國28年改為頭份街。及至台灣光復後隔年,新竹縣政府成立,將原郡下之街庄改為鄉鎮公所,於是竹南郡頭份鎮成立;民國39年,全省再調行政區域,苗栗縣政府成立,頭份鎮也升格列入18鄉鎮中;截至民國104年人口數超過10萬人並於同年10月5日正式改制為縣轄市。